小小的肾结石
在很多人眼里
或许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若是不痛不痒
有些人会不闻不问
甚者还有人想到了自行排出
近日#26岁小伙为省钱尿出9毫米肾结石#话题引发热议
到底咋回事?一起来看看
26岁的小孙(化名)是一名程序员,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业余时间喜欢钓鱼。2024年10月,他睡觉时突然腰部剧痛,去医院被诊断出双肾有结石,其中左肾结石卡在了输尿管入口。小孙觉得激光碎石费用有点贵,且自己对于手术治疗十分恐惧,他最终决定靠喝水运动自行排出结石。
他坚持每天喝超5升水,慢跑5公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2月2日(年初五),终于将这块9毫米左右的结石排出。
对小孙的“壮举”,网友纷纷表示毅力可嘉,是个“狠人”;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有风险;还有网友认识到预防肾结石得多喝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天表示,肾结石作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5%~10%,男女比例约为3:1。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部或上腹部疼痛、血尿、排尿困难、恶心呕吐,以及发热、寒战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李天提醒,虽然部分结石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自行排出,但并非所有肾结石都适合这种方法,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患者生理条件、结石成分与性质以及尿液冲刷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结石的排出。
小孙的成功排石具有一定偶然性。9毫米的肾结石卡在输尿管入口,其表面不规则,自然排出的概率通常不足20%,属于医学小概率事件,盲目效仿或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小孙每日饮用5升水远超生理需求,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头晕、脑水肿等健康问题。
一般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在2~3升之间(含食物中的水分),不宜超过3.5升。建议分次摄入,每次约200~300毫升,同时保持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而非完全透明。
此外,剧烈跳跃虽能利用重力促进结石下移,但尖锐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输尿管壁,引发炎症等。因此,建议采用“脚跟落地跳跃”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持续腰痛超过72小时或肾功能损害、肉眼血尿伴畏寒、发热、双侧梗阻(尿量骤减至400ml/日以下)、保守治疗4周无效,即使<5毫米也可能需干预。
1、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如医生、办公室职员、出租车驾驶员、货车司机等人群,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如果喝水少、爱憋尿,导致高浓度尿液滞留体内,就容易形成结石。
2、高温环境工作者:如炼钢工人、厨师、锅炉工等。在高温环境下,出汗多,机体脱水和尿液浓缩,结石发病率显著增加。
3、特殊职业人群:如接触重金属的工人、化工厂工人、矿工等。这些人群因机体代谢异常,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升高。
4、肥胖或代谢综合征人群: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尿液成分变化,增加结石形成的概率。
1、多饮水、多排尿是最简便有效的防石方法,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发病率下降86%。
2、限制高嘌呤饮食(肉类、动物内脏、浓肉汤、啤酒等),避免或纠正高尿酸血症。
3、避免过度补钙。
4、不宜多吃糖,同时减少盐和蛋白质的摄入。
5、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结石病史的人应少吃菠菜、草头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6、适当运动和锻炼,如打球、跑步等。
注意:一旦发现有结石,建议到医院就诊。同时,要定期体检,至少每年一次B超检查。得过泌尿结石的人最好6~12个月复查一次,以防结石复发造成严重的肾积水等状况。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禅城疾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