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肾结石”这三个字,大家似乎都很害怕肾结石的“到来”,会给自身的机体等各方面造成不便。很多人对肾结石不是很了解,平时不注意饮食习惯,会很容易被结石盯上的。为什么我们吃的是食物,到了身体里却变成了结石,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身体里的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呢?
肾结石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肾结石是什么?
肾结石,也就是肾脏里长了“石头”,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
肾结石最明显的症状:疼痛、血尿。除此之外,还伴随恶心、呕吐、烦躁不安。
肾结石不痛?可能是大病!
事实上,肾结石痛不痛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有无梗阻以及继发性感染。
当肾结石疼痛发作时,主要是由于较小的结石活动范围大,进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输尿管时,为了促使结石排出,输尿管会发生剧烈蠕动便出现绞痛。随着阻塞的延长,输尿管因积水而扩张,疼痛即会逐渐地缓解。
但患上肾结石却不痛,很容易导致患者误以为结石好了而延误就医的最好时机,从而加重病情,出现因为结石阻塞而致使肾脏完全损坏。
什么情况下肾结石不会痛?
结石体积不大,且没出现梗阻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可没有腰痛不适,病情一般也不严重。但随着结石的逐年增大,患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加重。
结石体积较大,但没出现梗阻症状,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未重视。
结石出现慢性梗阻,肾积水缓慢加重,这种情况下患者多未能感觉到腰痛不适,随着肾积水的加重,可能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或丧失,对疼痛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或消失,也可不出现疼痛;
部分输尿管结石,急性期过后也可没有明显的腰痛症状。但由于结石存在,在造成输尿管梗阻部位的息肉增生、输尿管狭窄及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的扩张和肾积水。
这两种习惯容易导致肾结石,很多人中招了!
喝水少
多喝水能够促进排尿,可以避免泌尿系统钙离子或者尿酸、草酸过饱和,一般来说健康成年女性每天至少饮水2L,男性至少3L。
长期高糖、高盐、高蛋白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4类药物可引发结石
结石的形成除了与生活方式有关,有些药物也容易导致结石的发生,长期使用需谨慎。
抗生素。服某些抗生素期间补钙,易引起结石。如头孢曲松的代谢物与体内钙离子结合形成晶体,长期服用会在胆囊和肾小管沉积,部分人可能出现结石;甲硝唑 与钙离子结合会生成不溶性沉淀,增大结石风险。此外,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中溶解度低,如果同时吃酸性食物、药物,可能形成结晶,增大结石风险。
避孕药。避孕药的主要成分雌激素会影响肝胆功能,使胆汁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泄功能。如果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胆汁淤积,增大胆结石风险。
抗炎药。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能形成结晶,增大胆结石风险。
大山楂丸等消食药。大山楂丸等消食药含山楂,它含单宁酸较多,与胃酸作用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引起胃结石。
建议服这些药时多喝水,帮助代谢产物排泄。服药半年以上者,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健康监测对肾脏进行检查。有结石病史者用药前应和医生沟通。
得语智能尿检马桶盖是一款针对尿常规进行亚健康干预前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通过对人体尿液中的尿蛋白、尿酸、尿潜血、尿糖、尿亚硝酸盐等人体常规检测项进行检测,可以基本判断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及部分癌症早发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早期病灶或功能异常等情况,达到无病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调理的目的。【了解智能尿检马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