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天都会排尿,但很多人不太关注尿液情况。殊不知,排尿的频率、尿量的多少、尿液颜色,其实也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视它们。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尿液究竟暗示着哪些健康状况,什么情况下需要提高警惕。
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的颜色应为淡黄色,澄澈透亮,饮水量和食物等因素会影响尿液的颜色,喝水充足时尿液可能无色,喝水少可能发黄,饮水后能减轻。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时,尿液颜色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来。
01红色
尿液呈现粉色或者红色,首先要排除最近有没有吃甜菜、红心火龙果、蓝莓等带有红色素的食物,如果没有,就要警惕起来。可能是泌尿系统出现问题,例如尿道炎、尿道结石、肿瘤等。
02棕色
尿液的颜色和肝脏有很大的原因,肝脏作为人体“转换中心”,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废物转换。若是肝脏受损,那些本来需要肝脏处理的物质则通过血液传到肾脏,最终排除体外,呈棕色。若看到尿液变成棕色或黄褐色,则需要检查肝脏是否出问题了。
03白色
白色混浊尿常见于脓尿,因尿中含大量白细胞,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最常见白色尿。还有一种白色乳糜尿,奶油状,多是由于淋巴管梗阻或者丝虫病,淋巴液随尿液排出。另外尿路上皮细胞大量排到尿液,或是妇科病人留取尿液标本会不小心被白带污染,菌尿,都会引起白色尿。
04黑色
黑色的尿液比较少见,在医学上也称为黑尿热,一般因为溶血性疾病,比如疟疾,还有就是阵发性的血红蛋白尿 、睡眠性的血红蛋白尿等引起。
05蓝色
蓝色的尿液多于服药有关,如氨苯蝶啶、美兰、水杨酸等,除此之外,肠根阻也有可能导致出现蓝色尿液。
06绿色
大量服用消炎药或复合维生素、绿脓杆菌感染会出现绿色尿液。
排尿频率
正常成人每天排尿一般为8次左右,其中睡眠后起夜排尿的次数大约是0~1次,但是如果白天排尿超过八次以上,或者晚上排尿超过两次,就称为尿频。
尿频的原因有生理的原因,也有病理的原因。
生理性尿频:因饮水过多、服用利尿剂、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引起的排尿次数增多是正常现象,往往在诱因停止后就能恢复,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尿频:突发的、病程仅为一两天的尿频,且合并尿急尿痛甚至血尿时需要首先考虑下尿路感染,例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尿量多少
正常情况下,人一天的排尿量为1000-2000毫升,如果每天排尿量大于2500毫升,称为多尿;若尿量少于500毫升,则是少尿;每天排尿量少于100毫升,为无尿。
除非每天要去用尿壶计量,否则很难有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大概通过在喝水、出汗、饮食正常的情况下判断,持续一周尿量有明显增多或减少。
尿多原因:糖尿病,尿崩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脏病。
尿少原因:各种肾炎、肾血管病变、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等。
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常规检查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得语智能尿检马桶盖是一款针对尿常规进行亚健康干预前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通过对人体尿液中的尿蛋白、尿酸、尿潜血、尿糖、尿亚硝酸盐等人体常规检测项进行检测,可以基本判断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及部分癌症早发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早期病灶或功能异常等情况,达到无病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调理的目的。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